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历史悠久、学风优良、声誉远播,其前身可追溯到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0年设置的国文系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42年设置的国文专修科。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胡小石、高亨、商承祚、唐圭璋、台静农、罗根泽、詹锳、吴宓、李何林、魏建功、李霁野、赖以庄、吴则虞、钟稚琚、郑思虞、何剑薰、徐德庵、杨欣安、魏兴南、曹慕樊、刘又辛、徐无闻、李景白、谭优学、李运益等一大批名家先贤先后汇聚于此,探研学术,传承文脉,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1人、讲师32人,二级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51人。有国家级人才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电影)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为重庆市一流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在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被评为B+和B,学科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有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修辞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术语修辞研究基地,以及吴宓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华语电影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6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青年成果奖1项。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9项。近5年来,新增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0项、后期资助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7部、译著15部、编著12部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深入挖掘学术资源,持续推出教师学术成果。编纂出版了 “雨僧文库(前辈学者文库)”“博导文库”“骨干教师文库”“中青年教师文库”等学术著作,深入完善老、中、青三代有效衔接的学术工程体系。创办学术集刊《后学衡》,旨在营造学术氛围,继承“学衡”传统,推动区域和学科整合,现已出版8辑,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现设有汉语言文学系、影视艺术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写作与语文教育等教研室,有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和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戏剧与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有教育部新文科教育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课程9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天的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正秉承“仁爱·博雅”的院训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坚持人才兴院、学术强院,奋力谱写着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