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当前,书写不止。壬寅四月,又是一年毕业季,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2022届毕业生通过精心准备,呈上多年所学,求教于社会。
博士生崔永昇老成持重,沉稳而不失锐气。其博士期间为《苏轼书法全集》团队核心成员,究心于《晚香堂苏帖》研究,创作与研究时得东坡启迪。其书法,篆隶楷行草诸体兼能,兼工篆刻。其篆书篆刻用功致力于和平一路,取师张一农,深得赵叔孺、方介堪、徐无闻一脉真传;楷书以唐楷、智永一路奠基,化用北碑,深得楷法真谛;行草由宋人上追二王,典雅之中多有神龙变化。
硕士生张夏云孜孜于书法十多年,致力于精微。其论文研究东坡书风碑刻三种,由一而多,深得学术旨趣。其书写内容多取自与论文相关者诗文,书体以行楷、行书见长,根基于智永、米芾上探二王,笔势澜翻,点画传情。
硕士生陈思棋本科为美术学,论文讨论东坡与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创作主题多与两者相关。其篆书以清人吴昌硕书风为底,行楷书取法赵孟頫、米芾,出之以文秀之笔;其绘画以东坡、与可为师,以竹画可见一斑。
硕士生许汉文本科为历史学,论文研究苏辙书法,于前人多有发明。其书写内容以东坡、子由唱和诗或苏辙诗文为主,书体以行草见长,取法明人而有董其昌、张瑞图风格,显示出其未来创作之多种可能性。
忝为其师,聊记数语,与诸君话别,请观者赐教。
是为序。
壬寅小满 申柳堂曹建于文化村
作者介绍
许汉文,男,1997年生,江西乐平人。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美术学2022级应届毕业生,师从曹建教授,同时受业于张兴成、张一农、徐海东诸师。
创作感悟
求学三年,我以愚拙之身忝列先生门墙,在书法创作上虽有寸进,但距入门似乎尚远。在我看来,此次所呈拙作与其说是展示自己数年来的所学所得,毋宁说是一次献丑罢了,惭悚交并,正适合用来形容我此时的心境。我的学书之路,仍然坚守中国书法研究所形成的传统:于篆书兼习工稳与写意一路,主要自李斯、李阳冰处得结体与中锋用笔之理,进而研习吴昌硕篆书,求其线质之朴厚与气象之雄浑;于隶书主要取法汉碑,在以《张迁碑》与《曹全碑》为代表的两类风格中都有所学习和体会;于楷书宗法唐代名家,偏好褚体的秀劲典雅之风;于行、草小字则植根二王一脉,由临习宋四家进而追溯晋唐;而在大草的学习上,师法的对象主要在于晚明书家。根据往年的惯例,毕业创作的文字内容应当与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所关联,因此,苏辙诗文以及苏轼诗文中语涉苏辙者,便成为了我的毕业创作的出发点。基于此,特展出拙作十余件,望诸位观者不吝赐教。
书法作品
图1
作品名称:苏辙《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其一》
作品尺寸:59cm×26cm
图2
作品名称:苏辙《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藏书室》
作品尺寸:59cm×26cm
图3
作品名称:苏辙《七十三岁作》
作品尺寸:59cm×26cm
图4
作品名称:诗酒年华
作品尺寸:200cm×50cm
图5
作品名称:苏辙《遗老斋记》及《遗老斋》诗
作品尺寸:34cm×138cm
图6
作品名称: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一》
作品尺寸:34cm×138cm
图7
作品名称: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
作品尺寸:34cm×138cm
图8
作品名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品尺寸:34cm×138cm×4
图9
作品名称:赵秉文《题<三仙帖>》
作品尺寸:48cm×178cm×2
毕业论文
题目:《苏辙书法研究》
主要内容:
文章以苏辙书法为研究对象,对传世苏辙书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与考辨,并以此为据,进一步揭示长期以来掩盖在苏轼书风下的苏辙书法的面貌,探讨了苏辙书法与苏轼书法的微妙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苏辙书迹总计24件(重复者不计,墨迹存世则刻本不计),其中墨迹13件,珂罗版1件,法帖5件,碑刻5件。此外,尚有托名之伪作5件,包括墨迹2件,法帖3件。经过前人的整理和本文的进一步考订,传世苏辙书迹的书写年份或书写时期基本得以确定,这无疑为认识苏辙书法的风貌特征及其演变趋向提供了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文人学者对苏辙书法的认识与评价可归结为两点:其一,苏辙书法与苏轼书法风格相类乃至大似,更有甚者,则认为苏辙直接以苏轼为师,不过是苏轼书法的单向承袭者;其二,苏辙书法与苏轼书法的主要不同在于,苏辙的性格谨重,书风因之趋于沉稳与简淡。本文即从既往的结论出发,对苏辙的书法及其性格的契合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并补充和深化了前人对二苏书法关系的认识。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前人对二苏书法的讨论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实际上,似无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苏辙为苏轼书法的承袭者,后人对二苏书法的判断都是以自身所见的二苏书迹为根据进行的推理,存在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断之嫌,而反过来看,苏轼在书法上是否曾受到苏辙的影响应当值得考虑。与此同时,苏洵对苏轼兄弟在书法上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二苏早年均以颜体为师法的重要对象,当有苏洵的沾溉之功。而更重要的是,苏洵自身的书法成为二苏仿效的对象应当可信,这也是二苏书法面目相似的原因之一。
就二苏书法的不同而言,苏辙为人冲和淡泊、老成持重,其书法以平淡为基本追求和特点。而苏轼生性旷达,在书法上能够纵情任性,随缘放旷,二者自然在书法上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实际上,苏辙书法并非纯粹谨守前人既定的规矩,而是在北宋士人主体意识高涨的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总之,达情适性,可以说是二苏在书法上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苏书法可谓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