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将如何擘画新阶段的发展方向与路径?2021年全国两会上诸多看点值得期待。全国政协委员、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院长王本朝教授为民愿发声,为发展献计,赴京出席盛会。并就“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中的‘服务职能’”在全国两会建言。
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是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而建立的公共文化机构。王本朝委员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国部分地方在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中,出现了公共文化“阵地消失”和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职能削弱”的风险,比如有的地方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并组建为文化发展中心,长此下去,难以保障文化阵地不会被边缘化。
王本朝委员指出,公共文化机构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是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基层时有出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还存在轻重不一的现象。
结合研究,王本朝委员建议:
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社会功能的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改革,认真做好改革前的调研工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落实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责任,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场所不丢失、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功能不减弱的目标。
准确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遵循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规律、特征与新任务、新要求、新趋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思路,重在机构功能融合,依法依规,成立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
创新形式,将文化服务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免费开放工作,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和传播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深处。从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社会功能的认识、准确把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创新形式等方面着力,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中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