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日就月将”工作坊第七次活动纪要
发布时间: 2019-05-27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6165金沙总站官方入口

5月12日下午,“日就月将“古代文学工作坊第七次读书会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308室如期举行。此次读书会非常荣幸的邀请到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黄大宏老师亲临现场并担任主讲人。活动伊始,黄大宏老师从研究的源起、问题的提出、思路与细节三个方面对《李德裕< 周秦行纪论>与古代小说政治批评的产生》这一文本的写作过程与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研究源起,黄老师首先对牛李党争事件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大致梳理,并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周秦行纪》与《周秦行纪论》的背景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关于问题的提出,黄老师提到他在该论文写作前便注意到唐代小说的评论行为,例如《唐传奇》结尾的“赞语”等,因此他将小说评论的基本问题放到学科视野中去,结合《周秦行纪论》的党争背景,从政治角度去挖掘其内在的政治评论性质,并将其定性为意在政治批评的小说理论文本。政治批评,这既是问题所在,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关于论文写作的思路与细节,黄老师提到了三个部分:一是理顺《周秦行纪》与《周秦行纪论》的关系以及后者的目的;二是集中于阐述《周秦行纪论》的批评核心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三是对《周秦行纪论》的作者问题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作出新的阐释、论证。

引谈人牟越同学提出了一些观点: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周秦行记》与《周秦行记论》的互文性关系,首论小说本身的独特性质与行纪论的持论目的,将《毛诗序》与《孟子》中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诗言志”、知人论世与《行纪论》具有强烈的主观意图、倾陷目的的写法进行对照,鲜明凸显了李徳裕作《行记论》的动机。论文第二部分直接提出小说评论的定义,用《裴启语林》与《读韩愈< 毛颖传>后题》两个反例引出《行纪论》的评论性质与典型意义,涉及作家、作品、思想、评论动机研究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对《行记论》的作者归属问题进行考证,举出正反两种观点,再引文献资料细加考证。全文引证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黄老师以辩证的思维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具有说服力;在文中经常采用首先、其次等对观点进行总结,条分缕析,使论文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在讨论问题、提出观点时常常追根溯源,纵向为读者梳理。

有几个疑问,第二部分关于小说评论定义的提出,是否可以直接这样提出,需不需要先做一个讨论?第三部分对于《行纪论》作者归属问题的讨论,是否可以作为论文第一部分呈现呢?原因是第三部分论证《行记论》为李徳裕所做,但第一二部分已经默认将他作为《行纪论》作者,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论文的合理性?黄老师在文中引用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我们自己在论文写作前怎样才能查找、筛选出所需要的资料呢?

引谈人吴佳晋同学对论文有几点见解:第一,这篇论文是以李德裕的《周秦行纪论》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古代小说政治批评的相关问题。整个论文分为三个大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开端就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三个部分的组织安排重点突出,阅读的时候就会感觉思路清晰。不仅多方引证,而且针对不同的观点、看法,逐一考证,条分缕析,尤其在第三部分讨论《周秦行纪论》的作者问题的论述上,黄老师详细列出了质疑李德裕作者身份的几种观点,然后逐条进行分析,不是全盘否定他人的观点,而是很客观的指出其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没有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作惊人语。所以这种论述的逻辑性和思考的缜密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第二,在阅读论文的时候,黄老师指出《周秦行纪论》正是因为其政治构陷倾向太过于强烈,导致其小说评论性质长期被遮蔽。这让我想到自己在读书和写作的过程中,也常常是一种“老生常谈”的姿态,难以抛开惯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从其他视角来关注作家的文学创作,这也就导致我的读和写最后总是难以取得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关于《读韩愈所著< 毛颖传>后题》的这个作为对比论证的例子,我在看完这一段的分析和《毛颖传》之后,觉得还是难以完全认同《毛颖传》不是小说。但在阅读了所引文献中张智炳《新时期以来韩愈< 毛颖传>研究述论》后,似乎明白了《毛颖传》和同时期的传奇小说的不同之处,相比于同时期的唐传奇写作,《毛颖传》在描写那些事件的时候更接近与史传的记述方式,简练概括。因此我有一个建议——对“未尝离事而言理”做出更具体的分析。

第四,论文结尾部分:“即使《行记论》的作者无名,也无妨其作为古代小说政治批评事实起点的历史地位。”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是意在强调《周秦行纪论》在古代小说政治批评史上的意义和地位,但在第三部分总体论述《周秦行纪论》作者应为李德裕无疑的前提下,似乎有些不妥。

孙舒萌同学也提出几点疑惑,文章的题目是《李德裕〈周秦行纪论〉与古代小说政治批评的产生》,既然标题已经明确了《周秦行纪论》的作者是李德裕,文章第三部分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论证作者问题,这样会不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认为行纪论已经是李德裕写的了,既然要谈论作者问题,那标题加上“李德裕”是否不妥?

在同学们各自提出困惑后,黄老师一一进行解答。黄老师指出,李德裕是《周秦行记论》的作者,基本是一个共识,因此在前两部分直接将其作为定论来讨论是没有问题的,而第三部分再次对其进行论证,是对整篇论文的补充。关于小说评论的定义,也是一种通用的概念。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 毛颖传>后题》有学者评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初涉及小说创作理论的专论”,本人持不同意见,在论文中也从前提和内容两方面否定了《< 毛颖传>后题》作为小说评论的性质,并进一步指出,相比较而言,《行记论》的评论性质和意义是典型而明确的。黄老师论文中体现出的逻辑性与精密性以及行文的流畅、用词的准确令现场同学深深折服。

讨论会最后,黄大宏、黄湘金、刘洁三位老师还将本次读书会提升到了宏观层面,就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讨论、交流,不仅使在场同学领略到了老师们的风采,也为本次读书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