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
李应志,北京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 2019-12-02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6165金沙总站官方入口

李应志,男,1970年生,重庆铜梁县人。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一系,200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同年留西南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任教至今。2002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西方文论方向,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被特聘为教授,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当代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和中国新诗,对西方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研究方向较为关注。目前出版(以及正在出版)的学术专著3部,参编著作2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复印一篇。

一、主要著述:

专著:

1、《解构的文化政治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8)

2、《后殖民主义:人物与思想》(二人合著,第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全球化与帝国主义危机控制》(2014,人民出版社,出版中。)

参编著作:

1、《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科研项目:

1、主持《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文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5)

2、主持《斯皮瓦克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

3、主研《中国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关系研究》(教育部一般项目,2006)

二、论文

1、《九十年代诗歌的总体特征》(《中外诗歌研究》1997年第4期)

2、《民间舞姿:自由和自由的痛苦——< 诗歌报>及其探索性》(《中外诗歌研究》1998年第2期)

3、《可说与不可说——中西诗歌审美特征的文化分途》(《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飞翔、天堂与苍茫浩叹——< 晚钟>的意义结构》(《词刊》1999年第4期)

5、《论象征言说的本体意义》(《中外诗歌研究》2001年3/4期)

6、《一把打开诗美创造迷宫的钥匙——评徐润润< 诗人审美心理论稿>》(《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7、《女性主义与当代学术成果》(根据刘禾在第二届清华高级理论研讨班的讲座整理,《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13日第17版,香港《世纪中国》网络版转载)

8、《两百年来的文化研究——第二届清华高级理论研讨班综述》(《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0期)

9、《从阿尔都塞到马舍雷——重申历史唯物主义与法国结构思潮的演化》(《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6期;上海《社会科学报》2004年6月10日第七版转载)

10、《马舍雷对文学批评对象的重新确立》(《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13日第7版)

11、《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读者的需要》,《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13、《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研究综述》《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1期

14、《两种启蒙现代性:差异、冲突与批判立场——兼评周宪< 审美现代性批判>》《文艺研究》 2005年第11期

15、《意识形态裂缝与历史显现》《海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6.《突破语言的牢笼——简论象征主义诗学与哲学的语言难题》,《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17、《属下/属下阶层》,《读书》,2006年1月,P160-162。

18、《认知暴力》,《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9期

19、翻译、《不带身份认同的立足点(上)》,《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2期。

20、翻译、《不带身份认同的立足点(下)》,《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21、《“象征”与“兴”的整合》(《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2、《文化研究关键词》撰稿(约16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3、《从符号、货币到电子脉冲》,《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24、《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危机控制——马克思主义与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5、《从电视到互联网:符号斗争中的主体性问题》,《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

26、《从政治的文化化到文化的政治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阶段》,《红岩》2010年第2期。

27、《从电视到互联网:符号斗争中的主体性问题》,《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3期。

28、《斯皮瓦克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29、《内在的批判:在否定和肯定之间——斯皮瓦克论解构的政治》,《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

30、翻译《绘画的真理》(上),《当代美术家》,2013年第3期。

31、翻译《绘画的真理》(下),《当代美术家》,2013年第8期。

32、《从宏观政治意识到微观政治的泛化》,《西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33、《解构视野下的反抗及其可能性:斯皮瓦克论属民阶层及其主体意识》,《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6期。

34、《世俗批评与策略性的本质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待发表)